中國水利網站10月14日訊 (特約記者 汪濤 )近年來,江西省景德鎮市以列入全國第二批“城市修補、生態修復”試點城市為契機,深入推進河長制、全面實施湖長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城鄉聯動,全域同步推進水生態文明取得了豐碩成果。
瑤里古鎮夜景
推進項目建設,打造山水城市
景德鎮市在水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特別注重多渠道籌措資金推進項目建設。通過積極爭取中央、省級項目補助資金,加大市、縣財政對水利的投入,采取PPP、EPC、BT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籌措建設資金等多種渠道,計劃投入資金約30億元,實施以生態流域綜合治理、防洪排澇能力提升工程等為主要內容的項目建設。該市各級各有關部門統籌整合約21億元資金,對昌江干流及其支流南河、西河,樂安河支流磻溪水、官莊水清溪河等河流開展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重點實施生態保護與修復、駁岸恢復、防洪清障、河道疏浚和清淤、水資源利用配置、文化旅游、產業結構調整等項目。目前,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已完成總投資7個多億。昌江百里風光帶浮梁縣城段高標準建成了南門渡、香山園、龍湖灣、朱家港和竹石洲等景觀帶,實施了寶石碼頭修復及排水工程生態改造,市中心中渡口碼頭改造;東城區南河開展了干流河道清淤、疏浚、清障等生態修復工程,整治支流三寶水系岸坡,整理水岸線,打造水景觀;西城區西河水系綜合治理工程興建了昌南湖、西河灣項目(一期),目前正在抓緊建設體育公園與濕地公園項目(二期);樂平市啟動了總投資8.14億的磻溪水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改造水系面積12.86萬平方米、改造濕地6000平方米。
為進一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改善城區水生態環境,在已完建的城防工程基礎上,該市將再投入7.2億元結合水景觀建設,實施中心城區老南河片區、茶山片區防洪排澇項目。2018年計劃完成投資5.6億元,通過對老南河片區新廠排澇站、老鴉灘排澇站、排水管網等進行升級改造,新建老南河蓄洪湖、南河湖田段河道兩岸截污管,實施南河河道整治、水系連通,達到30年一遇24小時集中降雨及時排除的目標。通過在茶山片區新建麻園嶺排澇站、西河防洪堤,實施排水干渠疏浚、擋墻滲漏加固、截污干管改造、岸坡修復美化等,達到20年一遇洪水不進城、30年一遇24小時集中降雨及時排除的目標。截至目前,老南河蓄洪湖建設及南河河道清淤工程等已累計完成投資約2億元。
積極開展試點,建設秀美鄉村
到過瑤里古鎮的人都會有很深刻的印象,只見數百幢明清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瑤河兩岸,粉墻黛瓦、飛檐翹角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仿佛走進了一幅被時光凝固的古樸水墨畫卷,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早在2015年4月,浮梁縣瑤里鎮就通過自主創建成為了江西省首批水生態文明鎮。同年,浮梁縣蛟潭鎮及樂平市洪巖鎮小坑村、浮梁縣蛟潭鎮禮芳村、浮梁縣經公橋鎮源港村、昌江區鲇魚山鎮新柳村被列入第一批省級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村鎮。隨后,景德鎮市又有樂平市洪巖鎮、樂平市塔前鎮蘭橋村、浮梁縣經公橋鎮港口村、昌江區鲇魚山鎮魚山村被列為第二批省級水生態文明試點村鎮。2017年,浮梁縣興田鄉,樂平市鎮橋鎮新平村,浮梁縣湘湖鎮進坑村,昌江區鲇魚山鎮新柳村等1鄉8村被評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水生態文明鄉鎮、村。2018年年初,浮梁縣勒功鄉楠木田村、黃壇鄉南溪村被命名為省級水生態文明村。
景德鎮市一大批的鄉鎮、村通過積極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自主創建和試點工作,帶來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成為了山青水秀地干凈的美麗鄉村,是全市“雙創雙修”和城鄉環境大整治的一大特色亮點。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成效正在逐步顯現出來,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格局,大膽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景德鎮實際的“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水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8年10月14日
作者: 汪濤
責任編輯:李旸